中國報
副刊
日期:01.03.2010
改變要從自己做起,是一個不變的道理
AKASHA社群學習中心大家長林潤崧老師:「改變要從自己做起,是一個不變的道理,需要親身驗證和體會。」
找出青少年犯錯或犯案的背後原因後,家長可選擇繼續譴責孩子的行為,或者給予機會、陪伴及關懷。但不論家長選擇哪個方式,青少年需自己負上犯錯的責任;而走向前方的路,還長得很……
父母離婚染上毒癮
◆ 個案之一:女,22歲
◆ 個案問題:吸食K他命、大麻
■ 犯錯前因:
父母在小玲15歲時離婚,她承受了父母第一線情緒,不僅無法接受家庭破裂的事實,還轉移了母親的情緒。為讓家庭問題的重心轉移焦點,她變成一個問題少女。
她受到朋友的誘惑,染上毒癮。一天,她與朋友在房間裡吸食K他命,之後步伐蹣跚但是心情異常亢奮,在客廳裡望著媽媽傻笑,從而揭發她吸毒事實。
■ 修正過程:
小玲在母親鼓勵下,來到AKASHA社群學習中心,但她否認自己有上癮的問題。
談到毒癮時,她認為自己有能力戒除,加上她只是應酬式順著母親的意願前來,因為母親下了「不接受輔導,就沒有零用錢」的通令,所以她先是拒絕中心人員的協助。
修正過程漫長,而且起伏不定。一直到某次小玲闖了大禍,她才意識到自己真的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意志,特別是她根本不能以意志力來戒除吸毒行為,那等於用水來治水災一樣。
後來,小玲答應到戒毒中心接受治療,卻又因為朋友的誘惑和毅力不堅定而失敗。最後,她終於在母親的鼓勵下,再次接受輔助。
■ 目前結果:
事發一年後,小玲出國了,目前她是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管理學院二年級學生,和母親的關係也日漸好轉。雖然毒癮問題沒有很明顯改善,但戒癮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她目前處在「乾癮」階段,還在接受協助當中。
[林老師的話]
只有你願意才能自救
「在三番四次戒不掉的過程中,小玲曾在母親鼓勵下參加AKASHA舉辦的體驗營,期間她因為毒癮發作,偷偷在營隊期間吸毒時,被我看到。
我在她清醒後告訴她:『一個人一旦放棄了自己,其他人也很難伸出援手。
『如果妳在毒癮中繼續覺得幸福,我完全沒有干擾你的理由,但我只能給妳一次機會,而妳自己決定要繼續留在這裡(停止吸毒),還是通知妳母親,妳到戒毒所去。』
我讓小玲自己決定。最後,她表示要試試看接受我的幫忙。結果接下來五天,她也在自己的堅持下,熬過半夜癮頭髮作時的痛苦。
活動結束前,我給了她一個深深的擁抱,告訴她:『只要妳願意接受幫助,妳就會看到機會』。」
性濫交無女不歡
◆ 個案之二:男,19歲
◆ 個案問題:性濫交
■ 犯錯前因:
志銘第一次嘗試到性的快感是在15歲。在同年齡朋友的誘惑下,他和他們一起玩性遊戲。16歲以後,他開始和女生交往,在短短三年時間,至少與15位女生有親密性關係,這還不包括一夜情的女生。
克制不了慾望,夜夜「無女不歡」的日子,養成了志銘傾向性濫交,慢慢地越來越油腔滑調,更肆無忌憚表明自己的本性:我就是愛玩,你能拿我怎麼樣?
大部分願意和志銘交往的女性,年紀都比他小,加上他的長相還不錯,嘴巴很甜,女孩很容易就「上鉤」。搞不清楚狀況的人,還以為他是「姑爺仔」、「小白臉」,但他全都不放在心上。
但某次在酒吧裡,他被一個成熟的女人看上,兩個人很快就搞到床上。本來大家說好完事後就各自離開,但那次一夜情後的一個月,熟女找上他,表明自己懷孕了,要他負責,繼而引發道德大革命。
■ 目前結果:
志銘的父母幾乎氣炸了頭,後來還用金錢來擺平這件事,熟女也沒打算把孩子生下來,所以最後以墮胎結束。
一個人的改變能力和生命歷練有關,因此要讓像志銘這樣一個還處在青春熱火期間的年輕人「禁慾」,似乎是不可能的事。林老師鼓勵志銘多參與一些成長活動,或到國外接觸「道德重整」組織訓練,同時讓他體會「改變從自己開始」的精髓。只是,生命是透過付出與接收來完成的,他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起全部責任,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。
我們扮演的只是陪伴及關懷他生命的角色。
[林老師的話]
找出慾望真正來源
「性,本身就是一種讓人上癮的行為,愛,是另一種。性愛交織一起,可以讓一個過得無意義的生命轉移空虛感,而有被填充的感覺。
志銘從小就因為父母忙於工作,而忽略了他對愛的需求,又以物質滿足他的需要,更加速了他採用「外在物質」來滿足自己內在的需求。
我試圖讓志銘瞭解,他的強烈慾望由來有因,或許他不明白那渴望愛的感覺,其實也可能是一種渴求父母之愛的投射。
一個人如果渴望獲得父母的愛,可是又不能承認自己的需要,他會將這種需求轉變成一種傷害,用『性濫交』行為來報復父母。」
Comments Closed